俗稱的菜花,嚴格說來泛指肛門、生殖器的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偶爾也侵犯到眼、鼻、口腔及咽喉黏膜。「菜花」的正確學名是尖圭濕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6型、11型、16型、18型及33型感染引起的傳播疾病,通常經由性接觸傳染。病灶的特徵是在黏膜的部位出現指狀突起的疣狀物,可以小至一個筆頭大小,也可以大到像一朵花椰菜,故得名。其中人類乳突病毒6、11、16、18型感染與女性子宮頸癌的發生有關,是子宮頸癌重要的致癌元兇。
大部分的菜花是經由性接觸而傳染,潛伏期可從一至八個月,平均約為二至三個月。平常於門診中常有病患擔心是否會經由泡湯、洗三溫暖、打電腦、上化妝室而被傳染菜花,其實感染的元兇-人類乳突病毒有相當多型,其中感染菜花的病毒型是好發於體表黏膜處,其他角質層厚的皮膚是不容易被感染的,所以這類感染的途徑相當少見。
尖圭濕疣的治療相當不易,目前也沒有可以完全確保人類乳突病毒根除的治療方式,治療上常遇到的問題是病毒非常容易復發。臨床上常看似已無病灶,隔一段時間卻又在他處復發,因此治療常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及追蹤才能達到完全治癒。由於病毒一旦侵入細胞後無法針對病毒治療,目前只能將受到病毒感染的細胞破壞,進而達到治療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治療方式,非藥物性的治療方式有液態氮冷凍治療、外科手術切除、電氣燒灼術、二氧化碳雷射及脈衝染料雷射破壞等。以藥物來進行化學燒灼破壞的,包括:三氯醋酸、podophyllin、podophyllotoxin、5%KOH及5-fluorouracil等。各種治療方式都有不同的效果及優缺點,復發率一般約在三到五成。
上述的治療方式只能破壞已經看得到的病灶,但針對潛伏的病毒卻無法預防性治療,一般只能等到長出來被發現後才能再去破壞它。因而有學者發展了免疫療法,藉由提昇病患本身的免疫力而達到對抗病毒的效果。目前臨床上有實際使用的包括注射劑型的干擾素、外用的imiquimod和polyphenon E。干擾素雖然國外也有外用劑型,但在台灣主要是以注射方式,干擾素同時具有對抗病毒及調節免疫系統的功用,需要反覆局部注射,缺點包括療效較低、毒性發生率高和價格昂貴。而imiquimod則是一種外用的免疫增強劑,使用方式由患者自行塗抹,它可以誘發體內細胞激素的釋放,強化人體自己的免疫系統,進而自行偵測出受病毒感染的表皮細胞並破壞。polyphenon E是利用綠茶兒茶素本身抗氧化及增加免疫力的特性,達到提高患部局部的免疫力,再由免疫細胞破壞受到病毒感染的細胞。這類免疫療法的優點在於提高人體的免疫系統而達到破壞其他肉眼看不到的病毒,可有效降低局部復發率,另外的優點就是局部組織的破壞較少。免疫療法的缺點在於其誘發免疫反應所需要的時間較久且無法預期,而且誘發出來的免疫反應因人而異,所以目前多半用在合併其他破壞性治療時使用。
在預防方面,除了應避免危險性關係之外,使用隔絕的保護措施可有效減少感染的機率。此外,在治療過程中也建議接觸的性伴侶需一併檢查,若同時也有病毒感染時需一起治療,以防止與性伴侶之間的交互感染。目前國內已引進的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當中,在國外的研究報告也可以有效減少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及降低外生殖器病灶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