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re
  • 認識酒糟最危險的敵人…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 / 國際醫療美容中心主任邱品齊醫師
  •  「酒糟」這稱呼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雖然比較正確的名稱是「玫瑰斑」,但「酒糟」還是民眾最常聽到或習慣聽到的名稱。此外因為酒糟常常會伴隨皮膚乾燥粗糙類似濕疹表現,所以也有人稱之為「酒糟性皮膚炎」。酒糟雖然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也不是絕症,但老實說一但得到常會覺得生不如死,因為這疾病主要就是發作在臉上,而臉部又是最容易被別人注意到的地方。酒糟是皮膚科相當著名的慢性病,目前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根治,這點更讓很多人陷入恐慌的心態。

     
    酒糟多發生於20至50歲的女性。剛開始並不會有不舒服的症狀,只是覺得臉較容易泛紅,而且泛紅比較不容易消退。慢慢的,臉部三不五時就容易起紅疹,甚至還會發熱、發癢、脫皮及粗糙,嚴重的話,還會有膿皰、血管擴張甚至最後造成皮膚腫脹及增生硬塊,到了這些階段,發作頻率越來越高,真的會很不舒服而且會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及外觀。病灶分布多會對稱分布於面部中央,像是鼻尖、鼻翼、臉頰、下巴和前額,常併發痤瘡及脂漏性皮膚炎,造成診斷上的困擾。
     
    目前酒糟確切的致病機轉並不是很清楚,多數認為是多發性原因所致,可能是表皮疼痛感受器(Nocireceptor)與周邊末梢神經過度敏感、可能是毛囊螨蟲(Demodex)過度活動、或是微血管彈性與通透性出問題,導致微血管異常擴張、組織增生以及皮膚免疫反應失調造成慢性發炎所致。在臨床上常看到是因為過度刺激皮膚、過度執行醫美光電處理、過度使用類固醇藥膏以及過度長痘痘、磨砂去角質所誘發。之後皮膚就容易泛紅、敏感、不穩定,遇到悶熱、運動、情緒變化、睡眠不足、吃(喝)到酒精、熱的、辛辣的、甚至某些特定的食物…等,皮膚就會紅腫起來而久久不退。常會被誤以為是喝酒、害羞、擦腮紅、紅斑性狼瘡或更年期潮紅所造成。
     
    這時候最怕的就是使用過強或過久的外用或口服類固醇,因為類固醇用下去後改善速度快效果也很好,剛開始患者會很開心快樂,但這快樂的時間並無法維持太久,不久之後就會慢慢產生依賴難以停用,因為一但停用就會反彈之後就會再用,最後狀況會越來越嚴重、越來越棘手,反而會落入難以回頭的痛苦深淵。這就像吸毒的情節一樣,一但皮膚習慣類固醇之後想要戒斷停用,就很像勒戒反應一樣會有一段劇烈痛苦期,如果定力或耐力不夠的話就很容易放棄了。
     
    酒糟的治療其實要先從減少發作誘發因素開始,之後把化妝保養程序及產品單純化及溫和化,不要用一般面膜、不要去角質、不要蒸臉,不要過度清潔或收歛控油、不要用過於偏酸偏鹼的化妝品,無香料、無色素、無酒精、低敏感、低刺激更是基本原則。市場上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方法宣稱可以治癒酒糟,像是薰香、排毒、手工皂、自然療法、能量療法、中胚層療法、喝花草茶或吃健康食品…等,這些都還沒有經過嚴謹的研究,實證性並不高。此外更不需要迷信有什麼化妝保養品是可以治癒這疾病,甚至想要過度依賴類固醇藥物都只是短多長空的作法。
     
    酒糟就很像是發狂的綠巨人浩克,要讓它安靜下來絕對不能用壓制的方法,而要用愛心耐心疏導讓它慢慢重回正軌,所以酒糟治療就像是要馴服這一隻野獸,需要以柔克剛必須循序漸進,雖然很不容易而且很花時間,甚至中間有很多不舒服的困難過程,但只要找對訣竅用對方法,堅持到最後就會有好結果而且這結果才能比較持久。
     
    雖然酒糟不容易治癒,但只要能提早因應及處理,要控制病情也並不是這麼困難。近年來,市場上多了一些新的藥品可以控制酒糟的病程,像是低劑量40毫克四環黴素(Doxycycline)、血管收縮劑(Brimonidine tartrate)凝膠與抗螨蟲劑(Permethrin及Ivermectin)乳霜…等,都已經陸續上市。初期利用口服藥及局部外用藥來控制,大致上都有不錯的效果。一但有明顯的血管擴張就必須考慮使用染料雷射或脈衝光治療,目前市場上也有幾款機器可供選擇。當皮膚有問題的時候,及早找皮膚專科醫師診斷、預防及治療,好好控制病情很重要。雖然酒糟這疾病到目前為止還很難根治,但只要能少發作不要影響到生活品質與外觀,其實就是最合宜的治療目標。 
     
    目前美國皮膚科醫學界建議的治療方式如下表所示:
     
     
    參考資料:J Am Acad Dermatol. 2015 May;72(5):761-70

     

    本著醫師專業的社會責任,藉由皮膚專家健康網站的設立 提供更貼近民眾對於肌膚照顧資訊的需求
    本網站由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建置